【上海】加工中心之中國制造業三大問題—依速力機械.
中國制造業大而不強是大家都了解的,無論是加工中心機床行業,還是其他制造業。我們與大國的差距也是擺在眼前的。東莞,深圳,上海等地的制造業雖然發達,高新技術產品的自主研發能力不強,我們總的來說,面臨著三個主要的問題:
一、產業結構不合理。
從生產角度來看,中國制造業產業結構的不合理表現為低水平下的結構性、地區性生產過剩,又表現為企業生產的高消耗、高成本。具體而言,許多重要產業對外技術依存度高,自主開發能力弱,難以適應激烈的國際競爭;很多行業產能嚴重過剩,2013年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9%,落后產能占15%至20%。
隨著中國外貿規模的迅速擴大,外部市場需求的約束力顯著上升,低檔產品、初級產品的貿易條件從長期來看呈不斷惡化的趨勢,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的出口格局在今后不會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二、產品附加價值不高。
一直以來,中國企業大都采用貼牌生產方式,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產品設計、關鍵零部件和工藝裝備主要依賴進口。即使是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定份額的產品,中國生產廠商也更多地處于組裝和制造環節,普遍未掌握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和關鍵技術主要依賴進口。加工中心機床行業的狀況亦是如此。
由于附加值低,中國產品獲利甚微。2011年底,美國學者發布了一份名為《捕捉蘋果全球供應網絡利潤》的報告,其中針對iPhone手機利潤分配的研究顯示,2010年,蘋果公司每賣出一臺iPhone,就獨占其中58.5%的利潤,而中國大陸勞工獲得的利潤僅占1.8%。正因為在價值鏈中沒有技術優勢可言,盡管付出強勞動,獲得的卻是最底層的、少之又少的微薄利潤。
三、能源消耗大,污染嚴重。
中國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國,2013年,全國一次能源消耗近37.5億噸標準煤,用占世界21.3%的能源消耗量,創造了占世界11.6%的GDP。當前,中國化學需氧量、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氨氮等以及二氧化碳排放均居世界首位,霧霾、水污染、土壤重金屬超標已成為社會公害。
在世界產業的分工鏈條中,屬于中國的環節是制造業,這本身就是一個對自然資源需求量極大的產業,再加上利用效率低,導致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自然資源的消耗過快。國際初級產品市場價格的不斷上漲給中國以低成本取勝的制造業市場帶來了越來越大的壓力。
總結以上三點,中國制造業低成本的優勢已經慢慢遞減了。無論是加工中心機床行業還是相關制造業,加強提升自主核心生產技術才是關鍵。
同類文章排行
- 2018加工中心品牌匯總大全
- 適合做鋁件的加工中心
- 用臺正機身的加工中心質量會不會更好一些
- 教你如何挑選五金加工中心設備
- 銑石墨的加工中心哪種合適
- 金屬材料雕銑機推薦您使用這款
- 用臺正機身的加工中心制造廠家有哪家
- 數控雕銑機的行業發展態勢
- 數控雕銑機廠家惡意價格競爭的弊端
- CNC雕銑機廠家如何有效控制成本
最新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